首页 > 智能影音频道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三洋被吞并 半个世纪后三洋重回松下

.2010-01-28 .作者:IT时代周刊 .编辑:张良钰
导语:

与高盛交易

    三洋曾经显赫一时,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制造商,后来由于渠道和产品战略失误,出现持续亏损,在2004年,其亏损额达创纪录的1715亿日元。为了重振,三洋接受了美国高盛、日本三井住友银行、大和证券三家金融机构总共3000亿日元的融资援助。作为交换,三大投资机构获得三洋4.3亿股优先股(每份优先股可转换为10份普通股),拥有70%的股权。创建三洋的井植家族被剥夺了经营权,三洋社长井植敏在股东大会上被赶下了台,勉强保住“董事”之位。

    控制了三洋经营权的美国高盛等大股东们聘请了一些经营专家组建新的经营班子,但他们并不想拯救三洋,仅是希望将蛋糕做大后更有利于切块出售,以追求最高的投资利益。经营者与投资者之间产生利益冲突,三洋的发展道路受阻,相继出售了白色家电和半导体业务,转变为以太阳能电池和新型充电器为主的“新能源”开发公司。

    投资三洋,是高盛的得意之作。但金融海啸爆发后,三洋股票缩水三分之一,市值大跌,高盛希望抛售三洋股份。而三井住友银行本来就是三洋公司的交易银行,所握的许多股权是后者的债务抵押。于是,从2008年4月开始,它们开始寻找三洋的下家。

    日本国内外众多公司对接盘三洋表现出浓厚兴趣,但松下成为最后的获胜者。松下在2008财年中净亏损3800亿日元(约合38.5亿美元),它希望收购三洋强化自己的充电电池业务。并购之后,松下不仅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少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也在新能源研发上成为日本乃至世界老大。

    2008年11月7日下午,松下宣布,三洋董事会已经同意松下通过TOB(公开股票收购)方式收购三洋。

    高盛为了谋得高价出售,故意在与松下的谈判中两次拒绝对方报价,并放出风来,自己要行使优先购股权收购三洋其他股东的股份。最终,松下把价格调高到每股131日元。据悉,高盛等三大股东的初始购股价仅为每股70日元。

本是同根生

    在众多日本公司中,三洋之所以选中松下,除了三洋价格“合适”,其中还有一个外界不熟知的重要原因——“血缘相近”。

    三洋创始人井植岁男,也是松下的创建者之一,曾任松下电器专务董事(相当于副社长)。此外,松下创始人、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是他的姐夫。1946年,日本败战后一片废墟的年代,井植岁男离开松下,独立创业。松下幸之助把自己的一间工厂送给他,这间工厂就是如今的三洋总公司。

    有趣的是,松下总部与三洋总部的直线距离仅为2000米。长期以来,两家公司的员工同住一栋公寓楼。不少家庭,丈夫在松下工作,妻子在三洋上班,松下幼儿园里也有三洋职工的孩子。

    日本不少媒体认为,正是这层渊源使双方走到了一起。2008年10月下旬的一天,松下社长大坪文雄与三洋社长佐野精一郎举行了秘密会谈。消息人士透露,在会谈中,松下社长表示,将尊重三洋的经营独立性,保留三洋公司的名称和品牌,承诺“雇佣三洋全部员工”。三洋社长随即表示感激,“大坪社长是真正理解我们心情的人”。

    世事如棋!谁也没想到,离别63年,三洋和松下会重新团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提示:试试“← →”实现快速翻页阅读全文
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