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影音频道 > 新闻 > 正文

等离子厂商齐发力 “淘汰论”不攻自破

.2005-07-20 .作者:李剑峰 .编辑:liuhaiyan
导语:

 “等离子电视”这个名词频繁出现在我们身边并没有几年时间,4年前,当我们注意到等离子电视的时候,一台42英寸等离子电视的价格还需要20多万元。而现如今,等离子电视走下神坛,同尺寸的等离子电视的最低价格已经在万元以下,等离子电视“飞入寻常百姓家”也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但是等离子的一片光明前景却在2004年底被打破,随着全球彩电领头羊索尼、东芝先后吹响从等离子电视市场淡出的“号角”,等离子电视一下子风光不再,一股“等离子电视将被淘汰”的论调出现在一些厂商和专家的口中。尽管索尼、东芝并不掌控等离子核心技术,但其在业界独一无二的领导地位却使得他们的转向具有标志意义。事实上,一直以来,在全球平板电视市场存在两大帮派:一派是夏普代表的纯粹“液晶派”,另一阵营则是以三星、LG、索尼、东芝、松下等为代表的“两面派”,他们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两种产品,但其中实力颇强的索尼、东芝在去年底今年年初最终选择抛弃等离子电视。而索尼和东芝的淡出不得不让人们怀疑等离子电视的前景。

  在两大企业宣布淡出等离子电视不久,等离子厂商日本先锋借与中国音响CAV结盟之机揭索尼与东芝退出等离子市场老底:不是因为该市场萎缩,而是因为两大巨头不掌控核心技术,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业内人士称,缺乏等离子面板技术是造成索尼和东芝淡出等离子电视的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其他可以替代等离子的技术。现在索尼与三星的合资液晶厂——S-LCD公司,第七代生产线在今年4月份已经投产,由此索尼将在液晶面板上占有一定优势,在大尺寸电视上,索尼还拥有3LCD背投电视的核心技术。而日本东芝电器目前正在全力开发新兴的SED电视,样机已经面市,量产也将在不久进行。

  与此同时,随着押宝等离子的列强们展开全面攻势。“等离子电视将被淘汰”的论断也不攻自破。

  等离子厂商发力

  在全球平板市场,以松下为代表的等离子派系和以夏普为代表的液晶派系已经成形。据了解,全球能生产等离子屏的企业原有6家,先锋自去年并购NEC等离子事业部后,目前全球仅剩松下、先锋、富士通日立、LG和三星5家企业能生产等离子屏。在等离子电视的核心技术中,等离子屏尤为关键。LG电子中国营销总裁边京勋表示,由于垄断了全球PDP模组的技术和生产,如果其他厂家生产PDP电视,只能从这几大厂家购入。

  当未来被一致看好的大背景下,平板电视整个产业链正渐渐进入一种亢奋的状态,而这其中,又尤以掌握了产业链上游、在全球终端市场具有高端形象的日、韩系企业为主。松下宣布将耗资1000亿日元建设一家2006年产能达200万台的世界最大等离子显示屏工厂,再加上已全面投产的2期工厂,2006财政年度松下等离子电视年产量将有望达到480万台。日立则在4月收购了与富士通合资等离子公司中后者的股权,持股比例达到80.1%,并拟增加850亿日元投资,提高正在建设中的等离子显示板工厂的生产能力,使其42英寸等离子显示屏的产能提高到20万块。先锋亦在计划将收购的NEC等离子屏厂通过提高效率的方式扩产,将目前100万台的产能提高到160万台。具体见表1。

  据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童林夙介绍,等离子屏幕的厂商中,已经有不少将部分生产线迁到国内生产,其中包括控制、驱动等部件,而这样就能够在最少投入的前提下实现低成本。在LG南京生产基地记者见到,该基地不但能够进行等离子屏幕的后期制造,而且还具备了等离子屏的相关检测能力。据该厂的有关人员介绍,目前正在提高产能,其中等离子模板生产线产能将由目前为每月4万块,到今年7月增长到每月8万块。

  等离子技术分化

  在基础原理上,等离子技术同日光灯非常类似,都是借助惰性气体放电实现光输出,以此达到显示画面的目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提示:试试“← →”实现快速翻页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