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影音频道 > 新闻 > 正文

日系再崛起 中国彩电企业结盟应对鸿沟

.2005-06-06 .作者:周涛 .编辑:liuhaiyan
导语:

    李东生分析的第三个差距在于:“中国彩电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不强。此外,国外对中国彩电实施反倾销和贸易技术壁垒都制约中国彩电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而国内市场也因过度竞争和缺乏规范,没有形成和谐的商业环境。 

    虽然中国企业通过二十多年的追赶在制造能力上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但是这些差距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彩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而且这些无法被单个企业突破的差距如果继续,将可能预示着一个可怕的未来:在数字电视时代,中国彩电企业是否还需要再来一个二十年的追赶?各自为战是否是追赶的最佳途径? 

日系企业再度崛起  

    如果合作与协调成为必须,那么,日系彩电企业的再度崛起则为中国同行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参照系。  

    日系彩电企业的重新崛起不仅仅使中国彩电企业在晶体管电视时代获得的竞争优势开始失色,并在数字电视、平板电视时代给中国彩电企业以强大的竞争压力。至关重要的是,日系彩电企业的再度崛起得益于它们之间合纵连横成为中国彩电企业必须走向竞合的直接启示。  

    上个世纪60年代,晶体管广播与电视机驱动了日本经济20多年的高速增长。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停滞不前,众多日本企业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陷入困境,日本经济的旗帜性企业索尼、松下、日立无一幸免。而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日本这些在彩电领域的旗舰企业整体扭亏,并表现出重回巅峰的态势。  

    根据DisplaySearch公司2004年第三季度调查显示,全球平板电视排名前六位的除了韩国三星之外,其余全部为日系企业:夏普、松下、日立、东芝、索尼。而根据赛迪网统计,2004年全球平板电视销量达到1138万台,合计销售额达到197.4亿美元,而日本企业超过了70%。而当前全球平板电视前几名中,除了三星之外,还有日立、索尼、东芝,这些传统彩电业巨头在2004年的利润增长幅度均超过50%。  

    2005年3月,日立公司表示,已经与富士通公司达成协议,将再次购买富士通日立等离子显示公司(FHP)的股份,此次购买的份额为30.1%。日立此次购买股份后,将拥有该合资公司80.1%的股份。收购成功之后,富士通LCD业务的相关产业资源可以继续加强夏普在全球液晶领域的领导地位。  

    2004年8月,日立、松下、东芝等巨头宣布,共同投资10.5亿美元组建一座大型的电视用液晶显示器面板生产厂,生产由日立开发的APS液晶面板,主要向三家股东供货,该合资公司将于2006年二季度批量生产。  

    2004年8月,日立和松下电器产业从富士通手里接收了其等离子电视业务,两公司将联合推进知识产权的运用和面板的采购。  

    2004年11月,佳能与东芝推出了联合研发的SED电视。  

    毫无疑问,在产业内部的合作上,日本企业值得借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提示:试试“← →”实现快速翻页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