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影音频道 > 新闻 > 正文

彩电业调整:液晶逼宫等离子

.2005-01-31 .作者: .编辑:liupei
导语:
等离子阵营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未来20年,能够看得到的彩电业机遇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数字电视,另一个是平板彩电。

  然而,正当业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平板电视市场的爆炸性增长将从2005年中期开始时,全球彩电领头羊索尼、东芝先后表示从等离子电视市场淡出,夏普、三星也从过去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并重的产品策略转而偏重液晶电视生产。

  “不是我不明白,实在是世界变化快”:2003年曾被称为“等离子元年”;2004年曾被喻为“等离子普及年”;而到了2005年,即有企业表态并不看好等离子的发展,甚至主动退局。而同时很有趣的是,斯威特、长虹等巨头近日却宣布斥巨资发展等离子,成为等离子阵营的新兴力量。

  等离子阵营一进一出的闹剧背后,是众多彩电企业产业选择上的重大调整。

  事实上,一直以来,在全球平板电视市场存在两大帮派:一派是夏普、夏新为代表的“液晶派”;另一阵营则是以三星、lg、索尼、东芝、松下等为代表的“两面派”,他们等离子和液晶电视兼做。其中最有实力的索尼、东芝在去年底今年初选择淡出等离子电视。

  尽管索尼、东芝并不掌控等离子核心技术,但其在业界独一无二的领导地位却使得他们的转向具有标志性意义。从2004年底索尼有意无意地“泄露”出撤离等离子生产的机密,到本周日本东芝电器传出消息,正式退出日本等离子电视市场,“等离子电视就是过渡产品”似乎一夜之间被定性。
  
等离子技术有缺陷?

  每当有产品更新换代的说法出现的时候,人们就不禁要追问,是否旧产品的技术已经“过期”。在此次“抛弃等离子”运动爆发之后,也依旧有人期望能从技术方面对问题解答。

  记者先后询问多位业内专家之后获知:等离子电视高电压高耗电的问题让很多人无法忍受;而且同日光灯管一样,等离子的使用寿命也有先天不足,1万小时后屏幕亮度就会衰减一半;此外,难以在海拔2500米以上正常工作,也是等离子的小毛病之一。据称,欧盟从2003年已经开始了对等离子电视高电压安全进行一项长期调查,而中国2004年以来的“电荒”、“能源荒”是否也成为等离子发展的一个瓶颈呢?

  不过等离子电视的优点仍然明显,画面可以做到50英寸甚至更大,加之等离子成像过程没有电子束运动,也就不产生磁场,不会出现打手机干扰画面的问题。这些方面,其他显示设备都达不到。
  
液晶逼宫等离子

  《行业标准》专家霍华德·金对于索尼、东芝的做法第一时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背叛等离子技术的并不是索尼和东芝,而是韩国三星和台湾地区众多液晶工厂。”据业内人士认为,正是三星与索尼欲合又止的液晶电视合作,以及第七代液晶生产线在东北亚地区的普及,推动了这场等离子危机,包括上海的sva和早先从韩国购买第五代液晶生产线的京东方都成为了同谋。

  有数据统计,2004年全球卖掉了962.2万台液晶电视,预计2006年会卖到2660万台的数量,这相当于全球电视市场五分之一的份额。甚至有资料显示,随着第七代液晶屏幕生产线的普及价格走低的时候,欧美的沃尔玛超市里面已经摆上了2500美元的32英寸液晶电视。液晶电视的迅速普及,价格的降低无疑对等离子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威胁。

  据了解,从2003年底至今,各tft-lcd供应商纷纷开足马力生产更大尺寸的玻璃基板,从而掀起了该产业发展的新一波浪潮。目前,全球拥有第5代厂的企业已达到11家,已经量产的有9家,大部分基板的尺寸都是1100×1200mm。夏普还抢先推出了基板尺寸为1500×1800mm的第6代产品,月产量达10万片;而lg·philips也计划在今年底推出第6代产品。三星则干脆直接跳过6代线,与索尼成立合资公司生产第7代面板,预计将于2005年6月实现量产,所使用的基板尺寸为1870×2200mm,月产能达6万片。

  液晶面板产业的欣欣向荣使displaysearch公司总裁兼ceo ross young乐观地预测:到2008年,全球tft-lcd面板的销售收入将达到74.7亿美元,tv用面板占34%。

  然而随着供应链的敏感,转瞬间lcd面板产业就进入了供大于求的阶段,尽管如此,但lcd面板供应仍在增加。日前,日本的三家面板供应商日立、东芝、松下电子联合成立一家lcd面板制造公司,新公司将于2005年1月开始运行;日立的发言人声称,合资公司的最终目标是在2008下半财年实现年产250万片32英寸tv面板的能力。

  据分析,在大供应量的冲击下,液晶电视只能以冲击等离子的市场份额来获取自身的生存空间。
  
等离子潜力仍不容小觑

  正当索尼、东芝准备抛弃等离子电视之时,一些中国企业却依旧十分看好等离子的未来。
 
  2004年12月20日,中国最大的彩管企业彩虹集团在香港整体上市,其财务总监云大俊表示,将集中设计开发42英寸至50英寸等离子屏幕(等离子电视核心部件)以及模块,其中今明两年资本性开支17亿元及5亿元,用作建设等离子屏幕生产线,预计2007年等离子屏幕产能将达1700万只。

  而资本市场运作高手———斯威特集团在连续收购小天鹅、小鸭等冰箱、洗衣机企业后,在2004年12月28日,出手8000万元购买东南大学等离子屏幕的核心技术,并宣布出资超过50亿元在今年筹建等离子电视生产线。
 
  而海信、厦华等中国传统彩电企业也不约而同选择扩建等离子电视生产线,厦华在原有一条等离子生产线的基础上,2004年11月再投资增建另一条等离子生产线。此外,就连一向押宝背投的长虹,也开始着重开发以等离子为代表的平板电视产品。

  众多国内企业看好等离子,与国内需求持续加大不无关系。据统计,2001年全国销量不过区区3000台。2002年,全国等离子彩电销量达到了12000台。去年等离子的全国销量为3万台左右,今年估计达到8万-10万台。今年彩电市场上,等离子销量首次超越了背投,成为客厅大屏幕彩电的主选品种。基于价格上的因素,业内人士认为等离子也许仍有几年好光景,但液晶电视的复苏与普及将比预期的要来得早。
  
淡出者

  索尼、东芝重心转向液晶

  日前,众多媒体报道了日本主要电视机厂家东芝公司宣布退出等离子电视机市场的消息。记者分别与索尼、东芝中国公司有关方面取得联系,得到的回复是“并没有撤出等离子电视机市场,只是今后将经营资源集中在液晶电视以及网络电视方面,加大对液晶电视机的投入,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价格竞争力”。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上述声明也可以理解为:这两家企业即使不会彻底撤离等离子电视机市场,但也不会增加新的投入继续发展。
  
东芝挺进sed电视

  本周,日本东芝电器相继传出消息,退出日本等离子电视市场,并预计在今年年底陆续退出等离子电视的海外市场,取而代之的是液晶电视和一种新的电视产品sed电视。

  同时,大连东芝电器有限公司营业本部副总经理朱世康也向媒体表示,显像管电视向平板电视的过渡为大势所趋,其间必然会出现过渡产品,等离子电视就是过渡产品之一。

  对于“自去年后半年起,东芝已不在日本国内市场销售等离子电视的新产品”,朱世康的解释是,由于有灼伤、耗电量大、寿命短等缺陷,等离子电视必然走向末路,并将等离子的寿命定义为最长一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新技术的崛起。
 
  这个新技术在东芝而言,就是sed电视。据悉,该技术与等离子一样专注于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电视市场,克服了等离子的缺陷,而且成本紧紧“咬住”等离子电视。据称,即便是10月新上市,价格也将与等离子不相上下。

  同时,东芝方面证实,从2004年12月中旬,其主打产品系列“魔法飞视”的最新产品37英寸超大屏幕液晶电视在中国内地上市后,15英寸、20英寸、26英寸、30英寸、32英寸,东芝的液晶电视产品线逐步趋向完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提示:试试“← →”实现快速翻页阅读全文
文章导读
  • 第1页:索尼、东芝悄然淡出,斯威特、彩虹、长虹却斥巨资杀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