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免费注册
产品报价|家电排行榜|液晶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厨卫家电|小家电|家电展会|家电经销商|家电维修商|曝光台|美食圈|二手家电|家电论坛
平板电视频道

分析:国产高端彩电缘何“缺芯少利”?

人民日报【其他】作者:编辑:hww05年08月21日 09时32分05秒

>>科技买手,全网尖儿货打折/特卖推荐平台<<
    我国彩电产量和销量都遥居世界第一,但由于在高端“缺芯”,卖几十台国产品牌彩电还不如卖一台洋品牌彩电的利润多——

  ●彩电 
  彩电业是我国最先接受市场洗礼、最早与国外品牌真拼实干的行业。历经20多年的风风雨雨,我国彩电业确实长“大”了。截至2005年,我国已具备9000万台彩电、1亿只彩色显像管的年产能力。累计生产彩电近5.9亿台,出口1.72亿台,累计生产彩管近7亿只。彩电产量和销量都遥居世界第一。

  然而,彩电业并没改变“大而不强”的现实。
  2006年8月14日,在北京的国美北太平桥店,42英寸的液晶电视康佳长虹海尔的售价分别是9790元、10999元、12999元,而同样尺寸的国外品牌却卖到了两万多元。卖场的负责人坦言,国产彩电尽管销售场面很壮观,但“销售量大,销售额小,利润很薄”。一台国外品牌彩电的利润,相当于几十台国产彩电的利润!有调查显示,尽管索尼在华的销售跌出前七名之后,前七名全部是国产品牌,但索尼赚的钱却比所有中国品牌的总和还多!
  在今年的中国世界名牌评价活动中,专业委员会对我国几个彩电“巨无霸”做出“集体不推荐”的决定,理由是:彩电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新阶段,我国企业在关键领域并不掌控核心技术。
  彩电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怎么就走不出“缺芯”的尴尬!

  价格战:赢得了市场,但失去了竞争主动
  我国彩电工业走的是一条“引进、消化、吸收”的发展道路。“但在1996年以前,尤其是80年代至90年代初,我国彩电供不应求。在利润可观的背景下,各省市争相上马彩电项目,短短几年全国就上了100多家彩电企业。由于产品不愁卖,厂家眼里只有产量,对于技术吸收、创新无暇顾及。”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林元芳说。
  到了1996年、1997年,我国彩电市场基本供求平衡。从1998年开始,彩电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开始显露,并越来越突出。一场残酷的价格战终于爆发。2001年,我国彩电企业全部亏损。经过这场洗礼,100多家彩电企业当时只剩下了十几家。林元芳说:“价格战使国内彩电业在成本控制、管理创新、渠道建设等方面学到了许多东西,但受到的创伤也很重。更重要的是,在此前积累的资本都在价格战中被消耗,没能在关键技术领域谋得实质性突破!”
  “价格战”在客观上使我国彩电业集中度大幅提高,生产向骨干企业集中、市场向名牌产品集中、效益向优势企业集中、人才向优秀企业流动的局面开始形成。国内彩电业艰难地建立起以CRT(阴极射线显示器)彩电整机为主体、配套元器件为支撑、品种规格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彩电工业体系。
  多年来,彩电业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国内企业之间,还体现在与洋品牌之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洋品牌对我国市场更是加强攻势。在CRT时代,技术上的同质化使人力成本占据了电视生产中的大部分,而我国人力成本较低,所以采用价格竞争成为国内品牌最常使用的杀手锏。
  但价格竞争的代价是巨大的。据统计,2005年国内主要的9家彩电企业,总收入超过2980亿元,但利润总额尚不足15亿元,平均利润率仅为0.5%,行业处于亏损边缘。9家企业集团的研发投入一共才110多亿元,仅占营业收入的3.9%。2005年,三星电子销售规模接近600亿美元,是海尔(130亿美元)的5倍多,但实现净利润却是海尔的64倍。价格竞争使我国企业赢得市场,但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并没有赢得竞争主动。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传统CRT彩电的大众化普及,高清晰度、大屏幕、平面化、超薄型的高端彩电,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高端产品意味着高额利润,国外企业纷纷把目光转向了高端产品。
返回平板电视频道首页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