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影音频道 > 新闻 > 正文

为了民族企业 中国高清到底谁说了算

.2005-12-07 .作者:影子 .编辑:zfh
导语:

  “为高清内容,央视弃国标力捧洋标;为确保质量,央视接连将民族品牌拒之门外;为平衡利益,中国高清标准年底依然出台无望;为冲破垄断,地方电视台欲私自打造行规;为赢得入驻,AVS不惜将解码IP Core免费开放…….”近期围绕高清所发生的一切似乎都是为了让中国老百姓能在2008年看上一个“高清”的奥运,而实际上是为了那背后的1万亿元的巨大市场!

  “高清”困惑所在
 
  央视握有标准,不相信厂商不妥协,厂商持有产品,不相信标准寡助可以生存,运筹帷幄而又近乎仓促的中国高清就这样僵持着。央视和厂商筹备已久,双方均投资巨大,可谓早已运筹帷幄;但双方各自为战,缺少沟通,高清链匆忙闭环难免偏差!据全国数字化标准委员会终端工作组透露,至今年9月,数字电视标准共立项85项,除目前6项标准获批外,还有33项标准已制定完成,46项标准尚处制定中。此前盛传的“数字电视标准”年底将出台无疑又成为了泡影。对于标准延迟出台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同部门、各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利益和立场,在各执一辞、众口难调之下,数字电视机的标准难产也就顺理成章了。

  其实,如果真的如宣传所说的那样,高清是关乎百姓利益的大事,百姓的利益大于天!那么站在百姓的立场,央视与厂商谁能最终取胜似乎就简单得多了!
  标准只能规范行业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技术,三流的企业做产品。”自从VCD专利案之后,这句话几乎已经成为了民族企业奋发图强的座右铭。标准其实就是一种游戏规则,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成为了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从大处说,标准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竞争包括科技竞争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小处讲,标准也体现了企业的竞争力,只有参与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才能使企业占领技术制高点,在技术竞争中占到优势,标准之争,是战略利益之争。

  对于标准的重要性笔者不想再过多重复,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央视打造的所谓的高清标准真的可以给央视带来经济效益吗?

  我们知道,国内自有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相关标准的研发工作2001年才起步,而广电系统内各有线电视台大都已经选择欧洲标准DVB-C作为有线传输的标准,致使欧标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所以广电希望在现有条件下尽快将数字电视大规模商用。据估算,如果数字电视的启动要等到国内的相关标准全部做出来后才开始,广电每年可能将遭受50亿左右的运营损失;如果将来采用国家标准,意味着已有的基于欧标的近百亿元的巨额投入将不得不面临改造难题;另一方面,央视并不是高清标准的所有者,充其量只是个欧标的铁杆追随者,并不会在专利费上得到多少油水。韩国数字电视采用的是美国ATSC标准,每套要向美国交付近40美元的专利费。按此标准粗略估算,中国有线电视用户将有可能付出高达300多亿元人民币的专利使用费。不论是欧标的改造费还是洋标的专利费,最终都得百姓买单。央视所做的无外乎自己保存了1百亿元,让厂商出3百亿元,实质上是让老百姓多交了2百亿元!

  中国目前90%是CRT产品,按现在的成型技术最高只能实现680P,央视的720P几乎是对中国用户的整体否认,而且在液晶电视逐步走向普及的大好前景下,央视力挺等离子,“精选”的两家外资企业更是爆料,称所有液晶电视都难以通过央视高清测试门槛。同时我们也知道,松下和日立的确给了央视可观的好处,但通过测试的日立42PD500TC售价16999元,松下TH—42PA500C售价23999元。同等级的海信TPW4219H售价14999元,而且在亮度、对比度和画中画、流媒体等方面均有相当优势。难道央视看不出谁才是真正的出资人吗?

  标准被企业看成一项只赚不赔的投资,拥有它可以高枕无忧,纵横捭阖。但央视只是洋标的揩油者,除了可以将中国高清事业引向国际规范外,自身获得的利益少得可怜,但百姓却损失了许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提示:试试“← →”实现快速翻页阅读全文
文章导读
  • 第1页:民族企业“高清”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