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影音频道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周子学:工业在GDP中比重不会有大变化

.2011-04-09 .作者: .编辑:李乐
导语:
  北京时间4月8日消息,2011中国电子技术年会、2011中国(深圳)消费电子展今天在深圳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在开幕式上做了演讲。

  周子学认为,即便我国工业品出口市场增长放缓,仅靠城市化也可以把这个缺口填补回来。工业在GDP中的比重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周子学表示,十年后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将达到50%左右。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继续推进,第三产业将保持快速增长。由于第二产业的比重保持稳定,到2020年我国第一、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合计约为54%。

以下是周子学的演讲实录:

  尊敬的吴部长、各位领导上午好!首先祝贺电子展和电子学会年会在深圳召开。根据主办方的要求,我在这个地方给大家汇报一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我个人的思考,这其实也是学习中央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的一些个人的体会。电子学会年会更多的是技术方面的,是院士们的讲台,我确实是从宏观政策方面的学习汇报。

  讲四个方面:一是未来十年我国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个人的一些看法;二是我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性预判;三是工业结构调整到底抓什么?现在部委提出来要提高增加值率,我觉得这是一个导向;四是谈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问题。

  未来五至十年,“十二五”规划已经出台了,个人的判断从国际形势上来说,特别是在最近五年,应该说国际上全球经济还是再一个往上走的过程,有的人早就提出来所谓的“后危机时期”,我不这么看,我觉得整个周期中,现在还在危机的后期,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大还是主导地位,但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发达国家,所以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国际金融危机没有走完,全球流动性会继续增长,直到现在还是这样的状况,所以这个周期和中国的周期不一致。国际的大宗商品的价值和主要货币的汇率在极具波动,不稳定因素非常多,所以世界在经济角度来看也是不太平的。

  在这样的形势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发达国家通过实施再工业化的战略,促进经济提速发展,也为了救本国的经济,增强未来的制高点,竞争非常激烈。新兴国家的产业同质性比较高,竞争也很激烈,中国在快速发展,对外国的直接投资,对国际市场、对能源、原材料这些大宗商品的竞争不断加大。在这样的形势下,贸易摩擦也频繁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危机的后期通常也是贸易保护的高发期,并且呈现出增加、减少再增加的循环趋势。2009年,我们中国的贸易超过德国,成为全世界的关注的最大焦点,所以我们遭到的贸易摩擦、制裁也是最多的。从国内来看,我这里分析一个是机遇,一个是挑战。我自己看最大的机遇是什么?是城镇化的加速,我国城镇化的加速为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撑。我们算了一下账,2010年我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预计“十二五”末,人均GDP将会增长到6000美元以上的水平。从国际上走过的经验看,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3000美元的时候,城镇化率要达到2/3左右,已经走过来的发达国家炉子都说明这一点。周边的韩国,包括台湾地区同样也是如此。中国的情况不是,是有差距的。

  我们如果从户口角度来算,城镇化率非常低,现在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近50%,到48%左右,但按照户口来算我们现在城镇化率只有35%,也就是说将近20个点是出于流动中的农民工和家属。如果这样算的话,不太确切的算我们已经接近50%,如果精确的算我们40%都不到,所以城镇化率是滞后的,滞后于标准水平的20%左右,这样的差距实际上就是高度的城镇化等着我们,给我们创造了非常大的工业市场空间。有一排数字,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说了。

  预计未来五至十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以每年1%或者以上的速度推进对应的新增城市人口总数,“十二五”末的时候还会增加6000万人,到“十三五”末增加1.3亿人,到那个时候城市化率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还是滞后的,这是必要的。2003年至2008年,我国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所拉动的经济是多少呢?人到城里来包括交通、通信的投入很大,一个人口进城拉动的投资50万元以上,每年仅这项投资增加6.5万亿元。2009年,我国城镇人口人均消费型支出为15000元,农民仅为4021元,差距为11004元,如果这样算,到“十二五”末,我们带来的新增消费规模每年7000亿元,到“十三五”末为每年1.4万亿元的规模。相比之下,我们2009年顺差已经很大、很大了,贸易不平衡的状态下顺差就是1.3万亿,也就是说我们加速城市化率,五年或十年以后所创造出来的新市场空间将会比现在国际上的贸易顺差相比较还要大,但这个顺差只挣了一个数字,这些顺差大部分都是跨国公司的加工贸易带来的。

  因此,加速城镇化是我国之所以处于战略机遇期的最重要的体现之一,城市化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机会。当然也面临了很大的挑战,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区域强化,要素成本趋于上升,经济发展方式基带转变。“十二五”期间资源环境、节能减排的形势更加严峻,随着劳动力等综合要素成本持续上升,我国的传统比较优势正不断减弱,现在大讨论的是所谓的中国的拐点,也就是说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没有了,这个争议很多,不管是不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必然的,不可逆转的。如果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不快的话,不进行的话,可能导致的就是经济的徘徊不前或者系统性的风险,这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面我国经济领域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也就是结构挑战。

  二、三次产业结构现在是什么状况?我们看一看。

  第一大类是农业,农业的基础地位是不能改变的,但是地位不能改变不等于比重不应该下降,往前走农业GDP比重是要下降的。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可能在“十二五”或者更晚的时间印度超过我们,因为他们已经12亿人口了,但不管怎么说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这决定了我国的农业在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耕地面积乐观限制加上我国在过去多年连续实现粮食增产,农业经济规模的增长速度将继续变缓,所占GDP的比重也会随之下降,这也是发达国家走过来的路。

  第二产业是什么情况?以工业为主,包括建筑业的第二产业在未来的五至十年有没有在GDP中继续往前冲的可能?我们认真的分析,我个人认为规模上不会再大的往前冲了,但质量上必须要改变,结构需要调整。它的地位应该也是要进一步提升的,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将对我国的国内消费和投资产生重要的拉动作用,刚才已经说了,给工业创造了重要的发展空间,即便工业总出口市场会放缓,因为金融危机以后重新洗牌,发达国家叫做再工业化,仅靠城市化巨大的市场空间也能够把出口的高速增长在“十二五”以后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对于外需的减少我们要靠城市化补充,应该是能够实现的。所以工业占GDP的比重保持一个稳定状态可能还是能够实现的。巨大的新增城镇人口规模必将对就业带来巨大需求,从吸收就业人口角度来看第三产业是最大的,第二产业不是最大的,但第二产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将不能健康发展,这是本次金融危机重要的教训。所以危机以后欧美国家重新思考再工业化的问题,我们正在工业化的时候不应该削弱第二产业的发展,因此工业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地位将会进一步提升,所以三个产业的结构会有阻碍作用。

  第三产业会扩大,重要是生产性服务业,十年以后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我们推算可能到50%左右,上升若干个点,将近10个点,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第三产业将保持较快的发展,由于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对稳定,此消彼涨的是什么?地区产业和第一产业之间,所以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一个调整。

  十年以后,我国以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有可能降到5%以下,这是我个人的体会,目前世界的平均水平是3.5%,美国等发达国家是1.5%左右,第三产业的比重会升到49%,也就是说将近一半,“十三五”末推算产业结构是5:46:49,这个是我们分析大趋势的推算,有这样大结构的构架、思考,对于我们以后做有更清晰的目标,实际上想达到这样的目的,这是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推算。

  要实现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推动现代服务业有限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被认为是现代服务业中的突破口,为此提高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将是我国今后结构调整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全球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在我国未来的产业中将会出现较多的既从事工业生产,又从事服务业的企业群体。我这里展开举例的很多,时间关系不举了,也就是说生产性的服务业不断从制造业中拓展出,这是未来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第三产业不是投入在传统服务业中,要继续扩大力度。而在第二产业中产生许许多多的第三产业,也就是说工业中第三产业的成分越来越大。工业和信息化部现在第三产业的软件业、通信业等等,今后这种延伸越来越多,会在设计端、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服务端扩展出来,这是今后结构调整的方向,也是未来的价值所在。

  简单地说,要实现这样的战略发展目标,政策的大趋向要保持农业的重要地位不变,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强农惠农的力度,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要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节。从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总量在GDP中不变,但实际上每年都在上升,总量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工业新创造的GDP应该以结构调整来实现。所以提升工业的地位和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要加快工业制度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加快健全现代产业体系,这也是五中全会提出来的。完善技术创新的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做的是这些事。

  三、把视角再缩小,缩小到工业角度来看,工业抓什么?最后归结起来用什么考察它?现在提出增加值率的增长,与结构有紧密的关系。

  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是提升增加值率,刚才吴部长在会上说了大而不强不仅是信息产业,整个工业都是这样的情况,是我们中国的特征。工业大而不强的集中体现在哪里?体现在工业的增加值不高,2009年算账,我国的工业增加值率只有26.5%,也就是说工业的销售收入中只有1/4多一点是新创造的增加值,增加值产生GDP了。比较一下发达国家是35%以上,最发达的国家是40%以上,所以我们的结构有很大的问题。未来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目标任务就是努力提高工业增加值率,明年提高3、5个点行不行?不可能,不是一句话的事。

  提升工业增加值率的着力点在于降低投入提升产出。从增加值的构成角度来说,当前提出我国工业增加值率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从减项角度考虑,降低转移价值,就是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其他实物产品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也就是说每做一道工序,转移的东西越少,增加的价值越多,调整工业内容结构,减少高物耗、高能耗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二是从增项角度着手,努力提高劳动者的报酬,这个可以实现,但不能超过劳动生产力的增长,工资无限的上涨不能做下去了,只好奔着外国去做了,这个东西要有一个平衡,提高是肯定的。还有加速固定资产的折旧,创造更多的利润。大力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降低中间投入需要调整工业内部结构,我们分析我没有分析轻重结构,现在中国的轻重结构是70:30至75:25之间,各地不一样,深圳结构比较好,没有什么重化工也。我们要投入很多的基础设施,设计的建设必然消耗大量的重化工产品,最近几年我们重化工比较大,并且有上升趋势,每年算下来的增速也是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我们分析应该有它的合理性,有过程中不可取代的时期。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目前的重化工业,是以能耗消耗高的产业为主,工业所消耗的能源75%以上,其中以重工业为主的高能耗行业占工业能耗的80%左右,所以重化工业比较粗放,低水平扩张的趋势比较明显,不可避免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面对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强化,我们必须把调整优化重化工业,抑制高能耗产业过快增长摆在重要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提出我国工业的增加值率。在工业信息里面没有听到淘汰问题,淘汰在市场过程中自动形成,但传统工业当中这个任务非常艰巨。

  政策取向: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抑制产能过剩,只能通过市场路径为主,辅之一些政策手段,最好不要用行政手段,使用行政手段往往也是难以奏效的。加快自愿性产品价格改革环保收费改革进度,像稀土,今年抓了一下,去年底和今年初把资源税一提高,价格马上上升了,已经上升了好几倍。鼓励企业加快对外投资,推动高载能、资源型工业向其他国家转移。我们由提供比较便宜的能源和地区伸展,我们自己需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提高对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能力,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我们中国想买什么东西,在国际上那个东西就贵了,想卖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们的东西就便宜了,我们想卖电子产品,这个产品不停地降价,国际上也是一样。我们想进口一些铁矿石,价格就不断提升,每年升了80%-90%,甚至一倍以上。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我的发展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因为现在产业体系有四、五句话,清洁生产、附加值高、就业能力强等等,在产业体系里面包含了产业结构、产业技术、产业布局、产业链等等这样一个完整的内容,在结构调整中要真正改变产业阶级结构,刚才说的要把增加值率提升,只有通过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取代老的产业、附加值比较低的局面。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市转变的重大举措。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要务。

  国务院下发了决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40%和8%的关系,这个比重还是很高的。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之的比力争达到15%左右的发展目标。按照这样的推算,因为现在“十二五”出来的,我当时测算的时候比“十二五”规划定得还要高,按“十二五”8%的平均增长,到“十三五”平均7%的增长,我们算了一下2015年新兴产业的增加值达到4.3万亿元,到2020年达到11.4万亿。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二五”的平均速度要接近25%,到24%左右,到“十三五”的时候平均也到11.3%,这个任务非常重。这里面有7个,目前定了四个是支柱性的,还有三个是先导性,我认为先导性难以实现大的产业,因此排在前面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高端制造和生物要担当更重的任务,速度应该更快一些。大家可以回想一下,电子信息产业在七五、八五、九五这几个五年计划平均是35%左右,“十一五”降下来只有十一,到“十二五”、“十三五”能不能升到这个程度,有待于我们的共同努力,任务是非常重的,能不能完成?这不是简单的事情。

  前面四个是支柱型新兴产业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会是未来的重点,从产业发展基础看,我国的IT产业已经在世界上形成一定的优势,比如说总量、产业规模很大了,我们培育了一批较大的企业,我们在每个小行业排在前面的一两家企业,特别是通信类的已经走到世界最前列,已经成为了世界上跨国公司。也形成了一批中小企业,建成的一大批的生产基地,特别是各地政府扶持力度、发展热情很高。从市场空间来说,新的应用领域不断涌现,产业升级和换代在不断加快,互联网在日益普及,两化融合在深化,这些都给我们信息产业带来巨大的成长空间,后面的专家们还会讲得更加切合实际。

  从产业关联度来说,信息产业还要实现深度的融合,信息产业对于战略的新兴产业,他们之间的相互融入和渗透非常明显,节能环保、生物需要大量的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新能源的太阳能电池本身就要通过半导体制造工艺做的,从广义来看也是信息产品本身。高端装也要嵌入核心的组件,里面包含软硬件都是核心产品和技术,也是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最需要提升的内容。像新能源汽车里面的电机、电池、电控是离不开的,所以信息产业和其他的产业关系非常密切。IT产业也为新材料提供的巨大的应用市场,为发展新材料行业提供巨大的技术支撑。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列如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又列在第二位,但不管怎么说,我理解未来五至十年信息产业是我们国家特别重视的行业,现在信息产业的支持文件也非常多。

  从政策取向来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金融危机以后我的体会,把政策分为两个,从生产端和消费端,从两端推动产业发展。从生产端看,加快界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要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准和目的,把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投入,支持产业合理布局,支持基地园区平台建设。现在我陪了财政部、发改委一起做政策研究,试图在今年就推动国家拿出钱来支持。还有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深化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这是从制造端和生产端,以前做了,以后还要加大力度。金融危机的时候由于外需不足,我们采取了与有些国家的办法,我们在消费国推出了很多政策,在非常时期的应对危机变成常规性培育市场的体系,从需求端应该有政策出来,要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包括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培育出新市场出来,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要继续发挥扩大内需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促进作用,我们推动了一系列拉内需政策,包括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和汽车的以旧换新,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等,有些政策慢慢收了,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方面要加大力度,有一些政策还要出来,来扩大城乡消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把我们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从中国的市场上拓展出一片新的天地。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