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影音频道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科技百家谈:阿里双十一24小时发生了什么

.2016-11-14 .作者:王勃 .编辑:
导语:

20秒,天猫交易额破1亿;

52秒,交易额超过10亿;

3分16秒,菜鸟网络包裹超过100万单;

6分58秒,天猫交易额超过了100亿;

10分钟,支付宝的移动支付笔数占比到92%;

1小时,交易额超362亿元,已超过2013年双十一,无线交易额占比84.3%;

2小时30分,交易额破500亿;

14点33分36秒, 菜鸟单日物流订单量超过4.67亿,超过去年双11全天,创历史新高。

15点19分19秒,天猫交易额达到912亿,超过2015年双11全天。

18点55分36秒,2016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交易额冲破1000亿元。

……

最终,2016年天猫双十一的交易额停止在:1207亿上。和之前几年一样,在很多人的质疑声中阿里巴巴又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马云在现场再度强调,阿里不再过度关注交易额,“GMV并不表示阿里巴巴是什么,过度关注GMV只会觉得阿里只是一个电商,阿里还有有云计算、有物流等等。”

不过从实际来看,今年双十一的24小时中,阿里巴巴官方仍然不间断地向媒体输出记录何时被打破、交易额到达一个怎样的峰值,媒体追逐的也正是这些数据。

三类业务背后的阿里战略

除了1207亿的总交易额外,今年双十一有三个方面的数字值得注意,它们展现了阿里电商业务的战略方向:

线上线下结合

依据阿里披露的数据,今年天猫“双11”期间,线上线下打通的店铺涉及数千个品牌、超过100万家门店,同时有近10万家门店将全面实现电子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优衣库,支持线上下单线下门店提货。

马云认为线上和线下结合使得电商将迎来新一轮变革:“未来的纯电商会日子很难过。未来三十年,短的可能五年到十年,就能看到巨大的变革。纯电商没有跟线下的配合是走不久的,同样的,如果线下依旧不去拥抱互联网,这也会走不久。所以我们要提醒大家,天很快要变了。”“今年阿里形势最好,但这个时候不变革,阿里走不到未来。所谓,在阳光灿烂的时候修理屋顶。”

全球化

去年双十一只是让国外商家进入中国,接触国内消费者。今年双十一的目标是将买卖服务都推向全球化,把部分外国商家介绍给香港、台湾和东南亚等大陆地区以外的消费者。

依据天猫方面的数据,天猫国际今年吸引53个国家的3500个拼配和7700个品牌参与。开场9个半小时交易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天成交额。最终超过4700万用户购买了国际品牌商品,国际品牌交易额同比去年双十一获得47%的增长。

今年天猫全球战略还表现在金融方面,阿里第一次实现在中国大陆外商品交易的美元结算模式,让海外商家通过运营一家店铺、使用一个海外支付宝账户,就能同时覆盖全球多区域市场。

阿里巴巴 CEO 张勇称,全球化对于阿里巴巴集团来讲,是未来十年、二十的核心战略之一。

农村淘宝

农村市场是阿里巴巴去未来的三个发展方向之一。早在2014年马云曾称农村淘宝计划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

今年的双十一,阿里第一次在现场增加了村淘点消费排行榜,依据阿里今日披露的数据,目前农村淘宝覆盖了2万个村点,2万个村小二,覆盖5000万村民。

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吴敏芝今日在介绍农村淘宝的时候说,农村淘宝不仅要把产品、物流等带到农村,还要把金融覆盖到农村市场。

两个疑问

连续办了8年的双十一,从给天猫进行品牌招商的营销活动,转变成一个行业狂欢,再变成一种习以为常。在这种习以为常之下,还有两个疑问。

触及天花板?

时间退回9天前,阿里巴巴公布了第二财季财报(按照阿里财年概念从2016年4月1日起算2017年财年),数据显示出两个超预期,一是营收为人民币342.92亿元,同比增长55%,略微超出此前分析师给出54%的增长预期。一是阿里在EPS(每股收益)上的表现很是亮眼,每股EPS5.26元远超预期的4.69元。

虽然财报数字很好看,但做空声音不断。

美国财经媒体巴伦周刊网站分析称:虽然阿里巴巴新兴的云计算业务和核心的电子商务业务表现不错,但是阿里巴巴的中国市场网络零售总收入在第二财季同比只增长了40%,作为网络零售总收入一部分的交易佣金收入仅仅增长了25%。在第一财季,阿里巴巴的中国市场网络零售总收入同比增长49%,作为网络零售总收入一部分的交易佣金收入增长了37%。

这反映出阿里的电商业务增速或已触及天花板,或难以有更高的增长。

对于天花板的质疑,马云在双十一期间接受央视采访时回应地十分巧妙:”说电商有天花板,太没想象力了。电商至今只占了中国零售的10%。”

商家疲惫,消费者消费能力透支?

为了备战双十一,商家们会提前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备货。由于推荐位是按照交易额来决定,所以很多商家会在双十一当天疯狂刷单,以获得好的坑位。

“一到’双十一’我就紧张,”广东顺德一家电器电商负责人在双十一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道,“所有提供给消费者的促销都是由品牌商来买单,我们只能说要理性做双十一,更希望消费者认可品牌而不是低价购买产品。”

不过这些品牌方很难能够盈利。首先销量、客单价、品牌知名度等各项指标要合格,其次,得有足够资金在各种展位、直通车投放广告。最后还要大量降低售价,靠销量赚点蝇头小利,但若算上用户退货率,大部分商家几乎都是赔本赚吆喝。

除了商家疲惫,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双十一也在提前透支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双十一的大型促销会打乱原本正常的消费计划,在双十一前后一段时间的消费需求都会集中在“打折”的双十一。

尽管“双十一”面临越来越多的争议,但在社会与更高的层面上来讲,“双十一”已成为不能突然空缺或消失的日子。在经济增长下滑的情况下,双十一已然成为中国消费能力的一个符号。

来源:虎嗅


召回所有 Karma 无人机 GoPro 一波三折的飞天梦

因为部分 Karma 无人机有可能在操作过程中随时断电,所以 GoPro 召回所有 Karma 无人机,并全额退款。

据外媒报道称,从 10 月 23 日开售以来,GoPro 一共售出了大约 2500 架无人机。虽然产品缺陷问题是「极少数情况下才会发生」,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因产品缺陷伤亡或财产损失。

GoPro CEO Nick Woodman 在新闻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说:「我们正在与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密切配合工作,我们很抱歉给我们的消费者带来不便,我们会尽量让退货及退款过程尽可能容易。」

GoPro 最近真是倒霉到家了。此次召回后,导致 GoPro 股价在之后的几小时交易下降近 8%。

11 月 3 日,GoPro 刚刚公布了其第三季度财报,销售额从 2015 年的 4 亿美元降至 2.405 亿美元,同比下跌 40%。第三季度的营收也比市场预期低 23%,少了将近 7500 万美元。

财报发布后,GoPro 的股票又骤跌 22%。这意味着,在短短几分钟内,该公司的市值从 12.3 亿美元暴跌至 9.72 亿美元,大约有 2.5 亿美元的市值被蒸发了。

而 GoPro 一直指望新发布的 GoPro HERO 5 和 Karma 无人机产品能够在这个节日季大卖,挽回损失。然而,供应链又出了问题,GoPro 表示,其生产「遭到牵连」,并「预计不能满足原先预测的需求」,简单点说就是「供应链坑爹,要跳一小下票了」。所以导致这两款设备一直到 10 月份才上市销售,而它们的销售数据都不会被计入第三季度的财报。

而本「据说」GoPro HERO 5 其实在今年年初已经完成了,只是 CEO Nick Woodman 想要 HERO 5 和酝酿已久的大招——Karma 无人机一起发布。这个大招现在却不攻自破。

虽然这些「倒霉事」不至于让 GoPro 像美国无人机公司 3D Robotics 那样失败,它毕竟还有运动相机撑腰,但这却很有可能影响 GoPro 公司对于无人机这个产品的思考,也许之后就要考验 Nick Woodman 了,想把 GoPro 变成一家「lifestyle media company」到底还需不需要无人机?

从供应链到产品缺陷要召回,可能制造无人机并不是 GoPro 想象的那么简单,况且这个市场上还有大疆的阴影笼罩,让 GoPro 下水很简单,但让 GoPro 飞起来可能就需要跟多的精力投入了。未来还会有 Karma 2 代吗?

来源:极客公园


京华时报2017元旦休刊 主管单位变更为北京日报集团

日前,《京华时报》宣布将于明年元旦起休刊,准确说是要停刊了。

全文如下:

“十五年的京华,风雨兼程。

过去几年来,由于新媒体的冲击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京华时报》身陷困境,亏损严重,突围未果。如斯大潮下,经反复考虑、慎重研究,上级主管部门作出了将京华时报社主管主办单位变更为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并于2017年1月1日休刊的决定。

个中滋味,难以言说。但是,可以确信的是:曾经的时光弥足珍贵,流过的汗水不曾辜负!

今天下午,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在京华时报社召开了员工转岗交流工作会,明确将按照分层分批的原则,有序推进岗位安排工作。首批202个岗位(其中,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提供岗位120个,北京电台、北京电视台等市属新闻单位提供岗位82个)已开始接受报名,随后市属国有文化企业还将提供100个岗位供选择,以确保有意愿在宣传系统工作、有能力胜任岗位要求的同志都能够安排上岗。对于选择自谋职业的员工,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也将尊重个人意愿,按照法律规定妥善解决相关问题。

值此,向我们的广大读者、作者,长期关心支持京华时报社工作的各界朋友以及所有京华同仁,致以最真挚的谢意!

董明珠请辞格力集团董事长背后 与国企改革冲突

11月11日,市场传出董明珠已于10月下旬被免去了格力集团董事长、董事、法定代表人的职务。

当日晚间,格力官方回应称,“董总基于国家的相关规定及本人意愿,主动辞去格力集团董事长一职,仍继续担任格力电器的董事长兼总裁,专注于推动格力电器的发展。这是正常的工作变动,珠海国资委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董总工作。”

记者查询格力集团工商资料发现,其法定代表人仍为董明珠,尚未发生变更。

结合珠海国资委的说法以及国企业内人士的分析,董明珠辞去格力集团董事长职位,主要有两大身份冲突。一是根据国资委以及员工持股意见规定,国企领导人不能参与国企持股;二是根据珠海国资最新政策、广东省相关规定及证监会相关规定,上市公司与所属集团应该在人事、资产、财务上“三分开”。

截至目前,格力集团新任董事长人选还未公布。

冲突一:国企领导人不得持股

今年8月,作为国企改革“1+N”配套文件之一,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印发了《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下称《试点意见》)。

对于哪些人可以参与员工持股,试点意见明确,参与持股人员应为在关键岗位工作并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较大影响的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且与本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及其部门、机构任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不得持股。外部董事、监事(含职工代表监事)不参与员工持股。如直系亲属多人在同一企业时,只能一人持股。”

“新一轮员工持股只限于中层管理者以下员工(包括普通员工),董明珠是格力集团董事长,按照国资委的最新规定,是组织部管理干部,是无资格持股的。”广州某上市国企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是国企改革的底线,目的是为了防止国有资产与国有资本流失。

9月23日,格力电器公告的员工持股计划(认购本次配套发行)修订稿显示,董明珠拟出资9.37亿元认购该员工持股计划,出资金额占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39.52%,认购价格为17.07元/股,参与到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的相关募集配套资金中。

10月28日的股东大会上,由于嫌募集配套资金价格低等诸多因素,中小投资者投票否决了关于配套融资的15项议案。对此,10月31日,格力电器停牌,称“拟调减或取消配套募集资金,同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股票发行定价基准日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调整”。

“之前投资者们投反对票的原因和诉求,格力管理层是知悉的,但是他们没有顾及投资者的想法,因此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直接投反对票了。”北京某私募总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因此,如果员工持股计划继续推进,根据试点意见前述规定,董明珠就不能任职格力集团董事长。“如果不任职董事长,董事也就没意义了。”广东一位研究国企的高校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冲突二:上市公司与所属集团“三分开”

除了正在推进的员工持股计划,董明珠作为格力集团董事长,又是格力电器董事长,这是第二个身份冲突。

珠海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按照规定,上市公司和所属集团的董事长一般是不能兼任的,“现在国资委是在慢慢理顺这个关系,是正常的人事调整,不会影响到格力电器的经营。”

“广东这边有集团公司副总兼任下属上市公司董事长的情形,但是集团公司董事长兼任下属上市公司董事长的情形比较少见。”上述上市国企高管表示。

上述高校教授则指出,上市公司和所属集团的董事长不能兼任也是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上市公司和大股东要人事、资产、财务三分开。目前很多上市公司和所属集团就没有分开,但这不代表正确。

公开资料显示,无论是央企和地方国企,上市公司和所属集团董事长兼任的情况比较普遍。比如中石油集团董事长为王宜林,也担任上市公司中国石油(601857.SH)的董事长;广州汽车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也是上市公司广汽集团(601238.SH)的董事长。

按照珠海国资委的部署,除了格力集团,其下属几大国资集团也存在类似董明珠的情况,即兼任集团和上市公司的董事长,那么接下来也可能存在调整。比如珠海国企华发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为李光宁,其也是下属上市公司华发股份(600325.SH)的董事局主席。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