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影音频道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国产液晶TV陷困境 等离子产业成突破口

.2008-08-29 .作者:张良钰 .编辑:张良钰
导语:

前言

    2007年,外资平板电视厂商针对自身运营策略纷纷大幅下调自有品牌的电视售价(我们不便说是外资品牌发动了价格战,拥有上游面板话语权的众多外资品牌本身在产品成本的控制上就占有主动)。经过元旦、春节、五一以及十一这几个传统节日的连续促销,已经大大地冲击了国产液晶电视阵营。2008年1—5月,国产液晶电视市场份额已经萎缩到46.7%,市场形势十分严峻。

    昔日靠低价风光无限的国产平板电视生产企业在日韩品牌的同时竞争下,全部跌出了前五名。其实国产厂商如TCL、海信、康佳等等对平板电视技术的投资开发并未怠慢过,如今何以到了这一地步?又有谁会将国产平板电视从泥潭中拽出?

不对称作战,洋品牌的三重打击

    CRT时代,中国彩电企业拥有从彩管部件到整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在同外资品牌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并不吃亏,进入平板电视时代,中国彩电企业逐渐失去了话语权。

    首先,就是洋品牌价格体系的垂直打击。据了解,目前在中、低端产品领域,洋品牌多次下调平板电视产品的售价。索尼、三星、夏普、LG纷纷加入,多次主动出击。

    其次,除了主动调低售价,外资品牌在市场渠道的建设上加快了脚步。近年来,不仅重视一、二级市场的品牌建设,更向二、三级市场乃至乡镇挺进,而这一市场此前一直是国产品牌的天下。

    第三,在技术链条上,外资品牌占据绝大优势。产品端,他们不仅拥有显示屏生产线,而且还做整机,自产自销。之所以在价格上比国产厂商更灵活,是因为整机的部分亏损,可以由面板的产业来支撑。

    北京数字华夏家电产业研究所首席分析师姜培峰认为: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平板电视显示屏的生产线主要集中在日、韩厂商手里,无异于我国电视机生产厂商要向对手买子弹来打仗。在对调低价格的理解上,洋品牌可以在出售显示屏上获利,而不用担心整机的亏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提示:试试“← →”实现快速翻页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