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影音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08年1月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分析报告

.2008-02-25 .作者:陈晶晶 .编辑:lile
导语:

    1月份索尼液晶电视的关注度令众品牌望其项背,其高速增长的关注度势头得益于其产品的快速更新率。40英寸液晶电视的关注度逆势而涨有些出人意料之外,但由此可见大幅降价促销手段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主要结论

    1月临近春节,是液晶电视销售的黄金时期。受液晶电视涨价风潮的影响,春节前的液晶电视市场销量出现井喷态势。虽然部分液晶电视的价格调涨,但是在1月的液晶电视市场上仍有一些厂商大打降价促销牌。

    1月消费者对液晶电视的关注度和液晶电视的降价促销情况究竟如何呢?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对1月的液晶电视市场进行关注度调查,此次调查涉及16家厂商的563种产品,有效样本量达到643199份。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ZDC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其一,国外品牌占据液晶电视品牌关注度排行前五名,在与国产品牌的对决中占据明显优势。其中,索尼在1月份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势头。

    其二,42英寸液晶电视的关注度虽然超多32英寸液晶电视,但是并未与其拉开较大距离。32英寸液晶电视仍然是消费者中意的。

    其三,42英寸、32英寸液晶电视在2008年1月的关注比例较2007年12月呈略微下降之势。40英寸、46英寸液晶电视的关注度增长势头强劲。

    其四,2008年1月主流品牌有15款液晶电视新品面市,长虹和东芝分别有5款和4款新品推出,成为本月液晶电视新品大户。

    其五,2008年1月降价产品数量最多的是42英寸液晶电视,但是降价产品数量所占比例最多的则是47英寸液晶电视。

    其六,TCL是1月降价产品数量最多的品牌,而LG降价产品数量所占比例最大,降价范围最广。

二、品牌关注调查



(图1)2008年1月最受用户关注的十大液晶电视品牌关注分布

2007年12月

2008年1月

排名

厂商名称

关注比例

排名

厂商名称

关注比例

1

三星

13.6%

1

索尼

15.3%

2

索尼

12.7%

2

三星

12.9%

3

飞利浦

9.6%

3

东芝

8.6%

4

海信

8.2%

4

LG

8.22%

5

创维

8.0%

5

飞利浦

8.18%

6

夏普

7.8%

6

海信

7.8%

7

东芝

7.5%

7

创维

7.5%

8

LG

7.0%

8

夏普

7.4%

9

长虹

4.6%

9

长虹

4.8%

10

TCL

3.9%

10

TCL

3.9%

 

其他

17.1%

 

其他

15.4%

    2008年1月,索尼的品牌关注反超三星,以15.3%的关注比例一举夺得桂冠,并与三星拉开较大距离。三星在1月的关注度虽然较12月有0.2个百分点的提升,但是很难与索尼强劲的增长势头抗衡,最终跌落至亚军。东芝是关注度上涨较快的一个品牌,在短短的一个月内由2007年12月份的第七名提升至2008年1月的第三名,上升速度排在各品牌之首。

    LG和飞利浦的关注比例较为接近,分别为8.22%和8.18%,二者围绕第四名的排位展开激烈竞争。海信、创维和夏普的关注比例相差不多,三者的排名很容易发生改变。长虹、TCL及其他品牌的关注比例还不到5%,威慑力不大。

    2007年索尼凭借大规模出击,快速更新产品的市场策略赢得消费者的亲睐,关注度排名稳步上升。继8月16日推出五大系列14款BRAVIA液晶电视后,索尼于2008年1月8日在CES 展会上推出了17款新品液晶电视。搭载新的 Bravia Engine 2、120Hz 影像处理、x.v. Color、WCG-CCFL和10bit的面板以及USB端口、DLNA连接和Bravia Sync HDMI等配置的新品再度引爆消费者眼球,助力索尼折得品牌关注度排名的桂冠。

    2007年,东芝在液晶电视领域大显身手,不仅先后推出了68C、A3000C、C3000C以及XF300C系列经典液晶电视产品。而且近日东芝推出一款大众经济型AV300系列液晶电视,其尺寸包括了42英寸、37英寸和32英寸。借助C3000C的畅销和新品的造势,东芝的品牌关注度直线攀升,由12月份的第七名提升至1月份的第三名,是排名上升最快的一个品牌,并且对冠军的宝座虎视眈眈。

    2007年国外品牌上演价格战,使得国内品牌失去价格优势。国内品牌的关注度排名连连后退。至2008年1月份,国外品牌已经将国内品牌挤出关注度排行前五强。究其原因是国内品牌缺乏核心技术和面板工艺,无法与国外品牌进行正面交锋。国内品牌对已近黄昏的CRT液晶电视抱有很大希望,致使在平板电视的前沿技术研究上投入不足,更不必说是新一代OLED平板电视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提示:试试“← →”实现快速翻页阅读全文
文章导读